2008年3月9日 星期日

老文新讀 趴踢文化強國論

剛才Jamie問我有沒有這一篇文章的存檔,
說是要準備申請學校的投影片,
他的題目是I was inspired by.....
真是有點受寵若驚!不過是過往的雜念/唸
不過也給了我機會去翻出這篇舊文章來閱讀,
我想如果說要搬文來這個新家,
那麼這一篇也會是我心中的前十名吧!
起碼這個理論現在還是有默默地被驗證著,
我們就且走且瞧 :)

----------------------------


趴踢文化強國論
------以法國黑人先生為例

先是第一天早上在青年旅館,有一個黑人嘗試著用法文跟我搭訕,
後來發現我只會說英文跟中文,他就只跟我說了兩句話,
一句是”Where are you from?” 另一句是”Are you alone?”,
問題是問完這兩句之後,他就再也不會說其他任何的英文了,
我很好奇他要怎麼發展下去,不過我單身女子畢竟是要小心一點,
我就跟他說我朋友在樓上睡覺,
他看看沒什麼發展性,就跟我哈拉兩句法文就離開了。

不過從他身上我開始仔細思考一件事,那就是人要有膽識,
就算你不會講那種語言還是可以跟別人攀談。
西方人在某些程度上是真的比較有膽,
台灣男生就比較有色無膽,平常一群男生如果看到正妹,
他們寧願一直盯著人家看,看到都被發現了,
還不敢去跟她說話,然後回家後就在BBS上的beauty版到處詢問,
默默的搞到了那個女生的網路相簿,假裝是路人留言,
好久了可以拿到msn,在假裝慢慢的在網路上熟起來,
但是老實說,對女生來說,
這樣沒自信但是又愛從暗處觀察別人的男生只會被當成怪喀,
然後默默的封鎖罷了。

但是就我跟蘇飛雅田野調查的結果,
我們發現東西方在「結交異性」、「開拓人際圈」
上有一個關鍵的原因,那就是趴踢文化。


相較於台灣人沈浸於網路交友的同時,
西方社會中認識新朋友的方法是參加趴踢,
這樣大大小小的趴踢
從兒童一至二歲慶生會就開始展開、青春期的大學舞會、
大學時期天天clubbing、
進入事業期後便有就職酒會、生日會、搬家趴踢、
開幕趴踢等比較正式的趴踢,也就是說,
基本上西方人從兩歲到五十歲,
都在進行一種競爭的活動-------

在後院的兒童趴踢上,
每個小孩要想盡辦法吃到好吃的糖果跟帶領其他小朋友玩戲;

中學跟大學的趴踢中,
每個人要在短短的兩三個小時中吸引自己心儀異性的目光,

若不成還必須尋找下一個目標、打敗其他競爭者,
取得下一步發展的機會?
屆至中年競爭更激烈,
在趴踢中尋找的對象可能是結婚的對象、掌握自己升遷機會的上司
或是婚外情的目標。

每個週末在這樣短暫又激烈的叢林競爭下,
每個人早就練就一身本領,
傳統的靠外表吸引人可能還不夠,
有些人用幽默感吸引別人注意;
有些人用滑稽的舞步吸引注意;
也有人辛勤奔波端茶送水希望誠懇打動天。

所以大家常常說,台灣學生到國外唸書缺乏自信、不敢在課堂上發言、
打不進西方的圈子;
或是說台灣學生每週花多少時間在網路上;
或是說台灣男生普遍而言對同年紀女性最大的功能是—修電腦;
而台灣女生在夜店不懂得拒絕洋人的無禮,反而顯得很容易「把」………..
這些問題都出自一個癥結,台灣人沒有趴踢文化。
或許你會說,明明現在台北市的club每個週末
都充滿了年輕男女,怎麼說沒有趴踢文化呢?
我會說,長久以來台灣人把「去夜店」這件事污名化,
「常泡夜店的年輕人可能就是沒有上進心,只懂吃喝玩樂的人」,
這樣的想法阻絕了一般年輕人拓展生活圈的機會,
到最後只剩下那些沒有被「馴化」的人
(也就是所謂書念不好的年輕人)去夜店,
這是一種相互建構,不是嗎?

此外,十來歲的台灣年輕人每天面對的生活是考試的壓力。
你不能怪台灣年輕人花太多時間坐在電腦桌前,
因為從他們十三歲開始,
這個社會只訓練他們一件事---坐在桌前。

他們當然不會懂得走出去,
除了不懂得走出去並用健康態度認識朋友之外,
他們也不會懂得去認識這個世界,
不會懂得藉著與人對談能力的訓練,
去理解別人眼中的世界。

我不是在幫台灣社會中的「趴踢」除罪化,只是有感而發。
如果在台北,去夜店不只是為了嗑藥、找一夜情,那該有多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