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3日 星期六

LAFA, Arts 37


我發現,芳宜老師在台灣的知名度,
已經從一個「舞蹈家」變成一種「精神楷模」
特別是在曼菲老師過世之後,加上文化界如老林大師等人的有心栽培,
大家講到許芳宜,大概會出現幾個「品牌形象」,
比方說:宜蘭的女兒、台灣的驕傲、
從芭蕾考個位數成為葛蘭姆傳人...等等。
芳宜老師的身體、舞蹈這些實質的、物理性的表現跟演出,
在大家的心中,似乎在「台灣驕傲」的光環下,也多少的被削減了。


其實我第一次去看芳宜演出也是這樣的心情,
記得那一天芳宜帶著葛蘭姆回來,
在新舞台,穿著一身金色的緊身衣,
那天我最深的印象是:天哪!他額頭也太高了吧!
老實說,當時我心裡有一種感覺,好像是哪個舞團到哪個城市表演,
就要推派舞團中的該國舞者,代為宣傳,在我當時膚淺的心中
許芳宜之於瑪沙葛蘭姆,
就像是像是楊呈偉之於當時來台的Second Generation一樣。


漸漸的,芳宜老師回台灣,跟布拉成立LAFA舞團,
到全台灣各個高中舞蹈班教授,
我們現代舞社也有幸上到布拉跟芳宜的課,
(我是屬於比較不幸沒上到課的研究生)
再加上一本「不怕我和世界不一樣」,
芳宜老師漸漸的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
好像就更符合了過去那種「台灣之光」的品牌。

然而2008/1/19在新舞台的演出,我第一次真實的看到芳宜身體之美。

這次演出分三個部份,第一部份是與周書毅的雙人,
第二部是2002首演的「單人房」,最後是「arts, 37」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

當中單人房的絕美真是讓我下巴都要掉下來了,
舞台佈景就是一塊布幕,幕前有一張桌子,芳宜一身白衣,
在單人房一舞中,芳宜將葛蘭姆技巧表現的淋漓盡致,
清楚而堅定的展現了舞者的韌性,老實說,我看完單人房,
我思考,台灣除了許芳宜之外,還有誰可以這樣的跳單人房?

arts, 37非常驚喜、討喜、歡喜,我很喜歡舞作當中那種年輕人的創意活潑,
不像是老一代一直要「尋根」、「思索」些什麼,
其中加入特技演出也是讓觀眾驚喜萬分,
但是我最愛的是音樂選擇。

anyway, 非常令人享受的一場表演,
址可惜我的重拾現代課計畫又受到我語言課程跟開車課程的拖延,
不知何年何月才可以在動起來了。



沒有留言: